让蔡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蔡氏

              

     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宗务新闻 · 蔡襄裔孙同聚枫亭 共襄先祖诞辰盛典  · 相约“福中福斋-蔡襄书苑”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金英分会..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市长安乌沙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行2025年新春座谈会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惠州举行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召开“2024..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欢聚一堂 共迎新春展望未来  · 福建南安市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人物

近代人物

现代人物

更多

《世界蔡氏宗亲网》编辑部

网   www.cai1046.cn

邮   箱:3822956266@qq.com


总   编:蔡一安

手   机:15767341786

编   辑:蔡陈岁芳

手   机:13823665263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古代人物 > 内容 

蔡襄的忠惠风范和慈孝家传(二)

作者:蔡金炎  来源:东海潮声  发布时间:2025-2-26 23:56:30

第二篇   廉政思想精髓

        千年以来,人们敬重蔡襄,缅怀蔡襄,赞誉蔡襄,就在于敬重蔡襄的忠惠精神。南宋淳熙三年,蔡襄的裔孙蔡洸申请为其祖蔡襄议谥,宋孝宗特旨太常寺为其议谥:“廉公方正曰忠,遗爱在民曰惠,请以为公谥。”赐谥号“忠惠”,以蔡襄为百官学习的榜样。蔡襄廉政思想精髓,就集中体现在“忠惠”两字上,主要包含民本、教化、吏治、监察四大理念。

        一、民本思想

        1.轻徭薄赋。一是减轻税负。蔡襄提出“自古剥下无厌而民不乱,诛财无已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建议国家财政收支、赋税轻重应有规划,要有节制,禁奸豪、宽民力。经蔡襄多次奏请,于皇祐三年(1051年)十一月,诏令酌为减少福建泉州、兴化军、漳州三地人丁口税,此举极大减轻三地百姓的税负,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就近驻军。是时闽地被派往广东、广西驻防的厢军,多是贫苦饥民。路途遥远,水土不服,许多人染瘴毒,又得不到治疗,军人伤亡大半,蔡襄上疏《乞厢军屯驻广南只于此近军州节次那移对替札子》获批,此后福建厢军改在附近州军屯驻和更戌,避免了许多士兵的无谓死亡。三是量力制用。提出“勤财用”,“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的原则,去冗消费,节省费用,倡行“俭约之法”,惩戒浪费之失,节制不必要的开支,必以边事为忧,必以苍生为意,不可枉费无用。

         2.兴修水利。一是疏导渠浦。蔡襄知福州任内,命属县疏导渠浦,扩大水利灌溉,疏导浦渠245条,长度达二百几十公里,受益耕地在三千六百顷以上。二是恢复五塘。任福建转运使时,奏请恢复兴化胜寿、西冲等五塘水利,废湖田,退盐碱,保灌溉,受益面积达一千余顷,农户计八千余家。欧阳修在蔡襄墓志铭中曰“复五塘以溉田,民以为利,为公立生祠于塘侧”。

         3.重农兴商。一是著荔枝谱。蔡襄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被称为创世之作,因此,莆阳固有“荔城”别称,莆阳蔡氏以“荔谱”为堂号。二是撰写茶录。蔡襄撰写的《茶录》成为继晋代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论茶名著,是福建茶叶生产经验总结的著作,创制的“小龙团”茶质量上乘,价值珍贵,据欧阳修《归田录》载:“凡二十饼重一斤,价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小团茶”列为贡品,使武夷茶名扬全国。

        4.造桥植树。一是造洛阳桥。蔡襄曾两知福州、泉州,在任泉州太守期间,鼎力支持并带头捐资建成洛阳桥,从此“长虹卧波人争越,闽海四州变通途”,被誉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被茅以升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民谣《洛阳桥》:“洛阳桥,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沦海潮,冲冲往来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考之溱洧何所辽,千古万古无倾摇。”)二是植道边松。在福建转运使任上,令从福州大义渡至漳州沿途州县干道两旁种植长达七百里的松(榕)树,造福于当地人民。(民谣《道边松》:“道边松,大义渡至漳城东。问谁植之?我蔡公。岁久广荫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用,蛇夭矫腾苍龙,六月行人不知暑,千古万古扬清风。”)福州、泉州等地百姓纷纷立碑或立祠纪念他的功德。

        二、教化思想

        1.禁巫办医。蔡襄在福州任上,禁巫师,办医馆。他从国颁药方《太平圣惠方》中精选辑成《圣惠选方》(共6096方剂),亲自为之作序,并刊刻出版,公布在衙门左右,供百姓抄录。与此同时,他还创办了福建第一座医学堂,设在虎节门西总门之东,与《圣惠选方》石碑相对。

         2.倡学育人。《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襄之知福州也,荐进士周希孟为本州教授,闽士多好学,而专用诗赋以应举,襄得希孟,专用经术,传授学者至数百人。襄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蔡襄提倡“文章与礼法并重”,以教育推动人才培养,以教育促进民风转变,使教育大为普及,福州学风更加浓厚,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宋学新风。

         3.移风易俗。蔡襄针对当时社会“薄礼义、厚财利”等不良风气,提出必须“跻俗于礼”,“明令戒谕”。蔡襄任福州知府时,撰写《福州五戒文》《戒山头斋会碑》《教民十六事》,作为法令颁布,倡俭戒奢,推动移风易俗。晚年知杭州时,当仲秋大潮来临时,有轻生者常以身试怒潮,往往沉没,为严禁这一不良习俗,蔡襄作《杭州戒弄潮文》。

        4.重视乡老。蔡襄在《谕乡老诸生文》中说;“至于孝慈友弟、敦厚信让之风,将有望于诸老。老者之言,少者之法,父诏其子,兄命其弟,相率以从教。一家修之,一国效之,能以兴礼让而止狱讼,亦诸老有助于刺史也。”,由此种种形成蔡襄教化思想。


位于东海镇蔡襄文化园浮山顶的蔡襄像,由湄洲日报社记者蔡昊摄


蔡襄故里后裔蔡金炎在“坐忘书馆”开馆前的即兴祝辞



·上一篇:蔡襄的忠惠风范和慈孝家传(一) ·下一篇:没有了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言 |  汇惠万家 |

主办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 箱:3822956266qq.com

感谢您对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