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蔡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蔡氏

              

     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宗务新闻 · 蔡襄裔孙同聚枫亭 共襄先祖诞辰盛典  · 相约“福中福斋-蔡襄书苑”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金英分会..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市长安乌沙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行2025年新春座谈会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惠州举行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召开“2024..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欢聚一堂 共迎新春展望未来  · 福建南安市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  
蔡氏文学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更多

《世界蔡氏宗亲网》编辑部

网   www.cai1046.cn

邮   箱:3822956266@qq.com


总   编:蔡一安

手   机:15767341786

编   辑:蔡陈岁芳

手   机:13823665263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学 > 杂文散记 > 内容 

龚老师的翰墨春秋

作者:蔡石平  发布时间:2022-5-12

   师者,恩源先生,号汉子,生于1940年7 月,南康人,

  初中文化。赣州市书法协会会员、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在其书法作品集中自序:1959年应征入伍,历任连文书,团宣传科干事兼电影组长,连政治指导员,福建连城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中共连城县委宣传部长兼教委主任,戎马21年。退役后在赣南纺织厂(赣南纺织漂染总厂)工会工作。

  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的兴趣爱好广泛,涉及绘画、摄影、音乐、体育等诸多门类。但对书法、篆刻却情有独钟,且几十年风云岁月,勤练不辍。他拉二胡有板有眼,炭精粉画逼真传神,摄影赏心悦目,剪纸活色生香,治印精雕细琢……对于促进他的书法艺术,起着触类旁通的良效。此外,九十年代初,他还分别担任过厂男女篮球队的领队、教练及场外指导。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男女队都从市丙级队打进了市甲级队,深受厂领导的赏识和队员们的拥戴与敬畏。

  值得可喜可贺的是,龚老师将多年在书坛劳其筋骨的心血结晶,精选出若干幅(件)汇编成《龚恩源作品集》,作为他毕生从事书法生涯的一个小结,也是他八旬余二寿诞的一份珍贵贺礼,实属难能可贵。并于1月25日下午送给了我一份这样的新年厚礼。春节前后,尽管是寒风刺骨,冷冻肌肤,我捧着这本沁着油墨芳香的书册,一页页摩挲,一篇篇(幅)品读。有好些作品我还是笫一读者,他每有新作必让我先睹为快,并提意见。他常说:许多人不太懂书法,只是一味地恭维夸“好”,又说不出子丑寅卯。我也是个门外汉,他才真正是个书法汉子,我充其量只是个小学生。虽然跟他也学了不少,且手把手地认真赐教。但总是虎头蛇尾,难以持之以恒,并以更喜欢习为理由搪塞,愧对老师的一片苦心。至今也只略懂书法皮毛而已,他偏偏喜欢我直言不讳地挑刺,指出其作品的不足。人生难得一知己,足矣!诚如陈毅元帅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多年以来,由于我喜作文,他爱弄墨,赣纺一些老同事总爱称他为“书法家”,叫我“作家”,实在受之有愧!若论书法,与龚老师相比,相差甚远。

  龚老师和我属莫逆之交,他年长我一轮,都是性情中人,率真耿直,性格投缘。我们一见如故,相识相交,情定于一个“缘”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奉调到厂部行办从事文秘工作,一直爱好文学写作。曾在《江西工运》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黄金叶》的散文习作,被在厂工会工作的龚老师读到,便对我赞赏有加,并不断鼓励。而他也因其书法了得,令我倾慕不已,相识恨晚。后又由于成立厂志办,我俩又一起调到厂志办撰写厂史(志)而惺惺相惜。“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也更有机会向他学习书法,并常有进步。我们的友情也不断升温,多年来,遂成为赣纺书文领域里的不二知交。

  纵观龚老师的书法作品,无论行楷草隶,尤以行楷见长。硬笔软笔俱佳。质朴中见清丽,俊朗中显刚劲,比较符合大众化审美情趣。他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大部分用于习书、临帖、钻研。什么二王、颜柳欧赵……多宝塔、魏碑、九成宫等名家书帖,他一遍遍地练,一字字地揣摩。报纸一张张地写、墨汁一瓶瓶地干、毛笔一支支地秃。洒下了多少汗水,倾注了多少心血,无人知晓,只留下一大摞报纸在默默地陪伴着他。他始终恪守明代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在书法领域循序渐进,步步提高。书风日臻成熟,其作品也不断受到业界名家的奖掖。书法家、市文联副主席曹真先生,看了龚老师的宋词书法长卷后,欣然作了“题”和“跋”,“恩翁书宋词卷笔健韵深,读之令人回肠荡气,恩翁之篇温文尔雅、恩翁之骨沉雄低昂,吾观恩源先生此卷及之。”他虚怀若谷,平易近人;远小人,近贤者;心怀坦荡,公私分明。古人云:书如其人,见字如面。他书写的是人生、是风骨。他常对学书者说:“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1998年,厂子破产倒闭,他离岗内退,继续耕耘着一亩三分砚田。他身居斗室,一方书案略比写字台宽大。盛夏酷暑,甩开臂膀挥汗如雨,“汗墨”淋漓润染宣纸。数九寒天,冻得手指僵硬,他搓搓手接着干,将满腔激情倾注笔端。虽经几番寒彻骨,难得几朵梅花开。虽远难达到古人那种“竹笔点天然,玉管通肌理”的崇高境界,但他却始终孜孜不倦地勤学苦练。他从过军,略知兵者,诡道也。他习字多年,深知书者,悟道。禀赋的高低,决定人生的价值,同样,悟性的高低,也决定书法的成败。他摒弃浮华虚躁之风,不书附庸风雅之作。临欧颜风骨,悟魏碑神韵,摩张旭豪放……追求骨格清秀、潇洒飘逸、笔意酣畅的书体。他博彩众长,守正创新;因字赋行,笔法多变。他的字构思巧妙,耐人寻味。曾给人草书一“寿”字,中间一竖占去2/3篇幅,行家看了也赞叹不已!从来无人这种既写真又抽象的写法。一笔长长的寿字,蕴含着“长寿”之意,书有尽而意无穷,颇具匠心!

  他无师自通,靠的是久久之功。端的书穷而后工。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间,龚老师迎来了书法日趋纯熟的春天。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市、省及国家级参展,荣获过二等、三等、佳作等奖项。其中有两幅书法作品分别被江苏省文物馆和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多幅(件)书法及篆刻作品被多家报刊登载。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硬笔小楷清丽秀雅,独树一帜。连行家也看走眼,误认为是毛笔小楷。直到亲眼目睹到原件后才赞叹不已!因笔者和这位书法汉子过往甚密,私交甚笃。最早近距离观摩他在黑底书纸上,用钢笔抽取白色广告颜料水书写,且边写边摇动钢笔,使笔胆中的颜料,不因沉淀堵塞笔尖而影响书写。他硬笔书写的孙过庭书谱,如阴文碑刻,笔法如刀法,苍劲有力。他硬笔挥写的毛泽东诗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扇面,沉稳刚健。当今书法界圣手如云,他是在求新求变中另辟蹊径。

  前些年,他曾教过几批青童,都学有长进。这些学生家长都是慕名而来,他也有求必应,并且严谨教学,从不懈怠。他祖孙三代耕读传家,儿子、孙女在他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各展所长。大孙女曾任羽毛球教练,儿子及二孙女在书法、篆刻方面各有千秋。儿子、媳妇在经营一家文轩店。二孙女也出了一册《龚家琪作品集》,大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势!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之前,我曾拟写过两幅联语送与老师雅正,他却书写成条幅收入其作品集里。一幅是“折扇一纸藏清风明月,字画几许显正气浩然”。另一幅是老师和他贤能夫人的嵌名联“恩德溯本源,三春著芳华”。

  如今,龚老师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却还在不间断练练笔,临临帖,不想丢掉老本行。诚如作家冯骥才在《日记》中所言:“生活的真正意义,是创造每一天。”

·上一篇:七样菜 ·下一篇:奋斗的脚步永远有力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言 |  汇惠万家 |

主办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 箱:3822956266qq.com

感谢您对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