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蔡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蔡氏

              

     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宗务新闻 · 蔡襄裔孙同聚枫亭 共襄先祖诞辰盛典  · 相约“福中福斋-蔡襄书苑”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金英分会..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市长安乌沙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行2025年新春座谈会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惠州举行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召开“2024..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欢聚一堂 共迎新春展望未来  · 福建南安市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  
蔡氏文化 更多

家谱文化

蔡氏视频

文化大观

更多

《世界蔡氏宗亲网》编辑部

网   www.cai1046.cn

邮   箱:3822956266@qq.com


总   编:蔡一安

手   机:15767341786

编   辑:蔡陈岁芳

手   机:13823665263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文化大观 > 内容 

古戏蔡伯喈及其莆谚

作者:康永福  发布时间:2019-2-19

    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莆仙戏保存的传统剧目《蔡伯喈》,就是其中之一,故有“古戏《蔡伯喈》”之说。

  《蔡伯喈》取材于民间赵贞女(即赵五娘)与蔡中郎(即蔡伯喈)的动人故事,过去盛演不衰。

  《蔡伯喈》的演出本有两种:

  一是折子戏。演蔡伯喈荣贵负心,赵贞女上京寻失,蔡伯喈竟不肯认,纵马相害赵贞女。玉帝派雷公电母击毙蔡伯喈,这就是宋邑人刘后村的“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说,也与明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南戏写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击毙”的结局相似。

  二是本戏。演宋代士子蔡伯喈,家贫苦学,博通经史;父母年老,娶妻赵贞女,贤慧端淑,孝养翁姑。时值大试之年,伯喈离别双亲和爱妻,入京赴试。此去多年,杳无音信,赵贞女担负起赡养公婆的重任,里人称她为五娘。那年大旱饥荒,五娘自己吃菜根、咽米糠,而以善人赈济的糙米煮粥孝敬二老。可是,乡里一个二流子,偷去了她家中只有一点点的赈济米,翁婆饿死了。这时,五娘单身妇女,身无分文,因迫于生活,得到乡里好人的些许资助,背上一把琵琶,沿途卖唱行乞上京寻夫。原来,蔡伯喈入京应试后,中了状元。因慑于牛太师的权势,被他强招为入门女婿,居于高堂之中,侯门深似海了。几年来,伯喈养尊处优,享不尽荣华富贵,乐不思蜀了;但有时也想念着老家的年老双亲和妙龄发妻,心事重重。当赵五娘历尽千山万水,餐风宿露到达相府时,伯喈竟然恋于富贵,不肯与她相认;又从五娘口述中得知父母已去世,更生了黑心,故意驱马践踏五娘致伤。玉帝知其恶,派遣雷公、电母击毙了他。

  本剧中赵五娘的“扫地裙”动作难度大,演员身穿宽大的内裙,分成左右两幅,各拖地三市尺,以细蹀步轻轻挑起裙子,来回走动,时急时缓,旋转自如,急进时裙子撒开,人如云朵飘飞。

  因此,蔡伯喈的故事成为莆谚的有:

  “古戏做伯喈”(1)古戏,即是本剧的原意,指南戏剧目《蔡伯喈》;(2)古戏,与方言“古意”谐音。反其意讥讽蔡伯喈为人不“古意”、不忠厚,泛指不老实的人。

  “伯喈一身夸双头(家)”。头,“家”,比喻对双方面的人与事都挂念,也都顾不好。

  “依借琵琶为路引”。原意是指赵五娘靠琵琶沿途卖唱行乞到京寻夫。引伸比喻假借某些名义以达到其另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人。

  “马踏五娘”、“雷打伯喈”即剧中伯喈以马踏五娘及伯喈被雷击毙的故事。

  从而可见,“赵五娘食糟糠”及“赵五娘重重孝服在身”等莆谚,显而易见。

·上一篇: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下一篇:《洛阳桥传奇》开演 蔡襄文化首次..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言 |  汇惠万家 |

主办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 箱:3822956266qq.com

感谢您对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