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蔡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蔡氏

              

     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宗务新闻 · 蔡襄裔孙同聚枫亭 共襄先祖诞辰盛典  · 相约“福中福斋-蔡襄书苑”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金英分会..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市长安乌沙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行2025年新春座谈会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惠州举行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召开“2024..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欢聚一堂 共迎新春展望未来  · 福建南安市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  
风俗礼教 更多

家传礼教

风俗禁忌

名人家传

更多

《世界蔡氏宗亲网》编辑部

网   www.cai1046.cn

邮   箱:3822956266@qq.com


总   编:蔡一安

手   机:15767341786

编   辑:蔡陈岁芳

手   机:1382366526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礼教 > 名人家传 > 内容 

郑板桥曾教其弟“须刻刻去薄存厚”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4-4-18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清正廉洁、关心民生的地方官员。他的知名,不仅在书画、诗词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上,也在刚正、狂放的人格魅力上。此外,他以传统美德教兄弟的事迹,也足堪称道。

  郑板桥对兄弟的教育,有许多都写在他的家书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处世做人。

  在郑板桥看来,做人要厚道,对人要宽容;要时刻心存善念、与人为善。他在家书中这样告诫其弟郑墨:“吾辈存心,须刻刻去薄存厚……”(《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他还以买墓地为例,进一步说明为人厚道之可贵:他父亲生前曾想花12两银子买下一块墓地,但因墓地中有座无主孤坟,买下后就得挖掉。为避免挖人家的坟墓,他父亲就放弃了。可他觉得这块墓地自己不买,别人就会买去,那样孤坟仍保不住。为此,他决心将这块地买下来,以后埋葬他们夫妻俩,那座孤坟也留着与他俩为伴。同时还立碑告诉子孙后代,这座孤坟今后也不能挖,每年清明节还要祭拜,并立下规矩,百世不变。

  作为一名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郑板桥一向关心百姓、乐善好施,也以此教育子弟。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中告诫弟弟,要“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相赒相恤”,就是说自己富贵了,还要帮助别人,和乡邻团结友爱。这方面他也有言有行:在山东范县做县令时,他让前去探望他的弟弟带着他的俸禄,回家一一分送给生活困难的乡邻:“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皆当有所分惠。麒麟小叔祖亦安在?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其余邻里乡党,相赒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在潍县做县令时,他也年年捎钱回家,救济族内的穷人。他的这些善行,对子弟、对他人,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在郑板桥身上,还有着一般封建官吏缺少的民本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也用在对子弟的教育培养上。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说:“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愚兄平生最重农夫”。因此他告诫其弟,要尊重农民、关心农民,与他们平等相处,以礼相待:“新招佃地人,必须持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他甚至不希望子孙高官厚禄,而是当一名普通农民:“不愿子孙将来能取势位富厚……愿子孙为农家子,安分守己……”(《潍县署中寄内子》)在“官贵民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社会,能有如此高的觉悟,实在难能可贵。(本文作者戴永夏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出版社编审)

·上一篇:从曾子到曾国藩:中国式家教典范v ·下一篇:胡适:待人接物的和气 要感谢慈母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言 |  汇惠万家 |

主办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 箱:3822956266qq.com

感谢您对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