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蔡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蔡氏

              

     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宗务新闻 · 蔡襄裔孙同聚枫亭 共襄先祖诞辰盛典  · 相约“福中福斋-蔡襄书苑”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金英分会..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市长安乌沙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行2025年新春座谈会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惠州举行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召开“2024..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欢聚一堂 共迎新春展望未来  · 福建南安市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  
风俗礼教 更多

家传礼教

风俗禁忌

名人家传

更多

《世界蔡氏宗亲网》编辑部

网   www.cai1046.cn

邮   箱:3822956266@qq.com


总   编:蔡一安

手   机:15767341786

编   辑:蔡陈岁芳

手   机:1382366526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礼教 > 风俗禁忌 > 内容 

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

作者:朱四倍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传统节日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并且,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

  “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近日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文化指标。因此,“中国缺乏清明文化内涵认识”的说法,在笔者看来,就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因为缺少内涵的节日符号将失去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是徒有其表,难以对公众发挥文化血脉的维系作用。

  冯骥才先生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涵。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深刻观照后的忧虑。传统节日民俗是认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出,表层化的假日文化对一个社会的认同文化来说,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传统节日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并且,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缺乏,意味着我们对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的忽视。这样,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有断裂或将要断裂的可能,传统节日的社会化功能也就有消失的可能。这正是“中国缺乏清明文化内涵认识”得到重视的原因所在。

  曾几何时,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如清明扫墓、春节祭祖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对待死亡“视死如生”之礼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那么,在假日文化有可能传承断裂的当下,靠什么避免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表层化呢?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脉相传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节日具体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固步自封。因此,笔者以为,推陈出新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如今,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可以借助网络。如在清明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文明的方式缅怀先辈、悼念逝者,就应构建文明、和谐的祭祀环境,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的形式。在节日文化的表现手段上,还应在节庆用品和用语等文化载体上推陈出新。

  “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这是切中肯綮的告诫。那么,面对“民俗多消亡”的忧虑,我们应避免被热闹的景象、表面的狂欢等现象抽空假日的内在精神实质。必须明确,只有充足内在含义与象征寓意的节日行为,才会被社会接受并得到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这是我们审视“中国缺乏清明文化内涵认识”的理性立足点。

  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何以避免表层化?这是整个社会的课题。  

·上一篇:清明节缘何祭祖踏青 ·下一篇:民俗专家:重阳节插茱萸簪菊花是..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言 |  汇惠万家 |

主办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 箱:3822956266qq.com

感谢您对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