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蔡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蔡氏

              

     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宗务新闻 · 蔡襄裔孙同聚枫亭 共襄先祖诞辰盛典  · 相约“福中福斋-蔡襄书苑”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金英分会..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原蔡家村(东胜村)慈善联..  · 东莞市长安乌沙蔡屋举行迎春围餐团圆宴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举行2025年新春座谈会  · 《爱我蔡家》歌曲首发仪式在惠州举行  ·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召开“2024..  · 广东湛江蔡氏宗亲欢聚一堂 共迎新春展望未来  · 福建南安市柯蔡氏源流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监事..  
蔡氏文学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更多

《世界蔡氏宗亲网》编辑部

网   www.cai1046.cn

邮   箱:3822956266@qq.com


总   编:蔡一安

手   机:15767341786

编   辑:蔡陈岁芳

手   机:13823665263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学 > 杂文散记 > 内容 

清明探祠堂

作者:蔡景峰  发布时间:2016-4-2
       从码头上了岸,是一段斜坡,水泥路很潮湿,这条路就是张沽塘通往外面的道路之一了。过河就是新化的满竹,往北走两三里路,就到了S312省道,去新化和冷水江都很方便。

       春雨绵绵的,将远处的山色罩上了一层薄雾,甚是不分明了。我没有带雨伞,细细的雨丝飘到身上,落在脸上,却也没有寒意。水泥路是依过去的老路修筑的,在岸上,稀疏的有几栋房子,村院在离河岸有几百米的地方,那里的地势相对要高几米。河岸上的田地比较平坦,现在的农民对种田没有太大的积极性,所以,清明时节,还少有耕种的人们,大部分的田依然是长满杂草,勤奋的就在冬季种上了油菜,油菜花正是盛开的时候,点缀在田原上,煞是好看。

       走了大概有300米的样子,路就往西拐弯了,在西边约一里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栋有清代风格的建筑物,很明显的清代白粉墙和灰色青砖。这个建筑不大,估计也就是有二百平米左右,前面就是田原,后面是民房,感觉好像不是我要找的那个祠堂。

       到了祠堂边,有两位中年人在聊天,一个在忙着手里的活,和另外一个说着什么。房子里开了一个南杂店,我正好没有烟了,就走到店子里,要一盒烟。那个忙着活计的中年人马上就来招呼生意。一边买烟,我一边问他:“这是蔡氏祠堂吗?”他说:“是的。这个老祠堂,前几年有人也来看过,说是要修一下,后来就没有看到行动了。我住在这里,看着它一天天的烂,也着急,可是没有钱,我也没有办法,就维持现状好了。”他拿出了烟,找着钱,“你是哪里的呢?”“我是诚意坪的,姓蔡。”“哦。你今天来是做什么呢?看亲戚吗?”“我想拍几张相片,祠堂的。”“有什么好拍的,旧祠堂了,里面都破了,烂了。”我报了自己的住地,他没有反应,证实了我先前的猜想——这不是我要找是祠堂。

       我一个人走向祠堂。祠堂的风格是典型的清代风格,青色的土制砖,屋脊上粉刷了石灰,然后在上面画上图画,图画的色彩已经不很清晰了,无外乎是一些常见的寓意后代发达的绘画作品。正门上面写了“蔡氏宗祠”四个大字,红色的,不仔细看,还难发现。门联是刻在两块大青石上的——左边写着“派衍济阳支分南楚”,右边写着“家传袛德泽绍西山”。祠堂内部构造是四合院模式,正中是祠堂的重要部分——祖宗堂,上面摆着几个牌位,落满灰尘,有六七层。还有两款石碑,镶在牌位的下面,主要是记载祠堂修建时的事情,左边是记事,右边是记谁谁出了多少钱。从记载上看,这个祠堂应该是清光绪年间修建的。

       两边的厢房都有两层,这样的结构,即可以住人,也可以在祠堂举行一定规模的祭祀仪式。天井里可以站五六十人,对一个家族来言,也是足够了。祠堂年久失修,有许多地方已经坏了,特别是木制结构,破坏厉害,两边的楼梯已经不能使用。下层铺的木板,也没有剩下多少。

       祠堂已经失去了祭祀的作用,现在里面堆了一些农具和柴木。到处有漏水留下的痕迹,所谓“公众朝门没瓦盖”,正是这样的情形。这样的祠堂,作为一段历史,还是有保存的必要,作为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应该是要保护的。

·上一篇:二百多年的期盼 ·下一篇:海岬山览胜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言 |  汇惠万家 |

主办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 箱:3822956266qq.com

感谢您对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在线客服

主 编: